书彤网【shutong.cc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权臣手札》最新章节。
“依你二人所言,这北地当真是民生凋敝,生灵涂炭了,难怪这数十年来,自北地逃来的流民不计其数。”
乔昭身在尚书省,对于朝中大小事务自然是了解的,流民一事,自当年桑乱始起,便一直存在,直到今日,也未能解决。
郑寔却不关心这些,他素来是京中浮华子弟之首,虽官居秘书郎,却不过是个整理典籍、考核旧文的官职,大将军苏峻掌权,他素来鄙夷苏峻浅薄粗俗,故而并不涉机密,只是个清闲的散官,却整合了他的意。
“北地多纷乱,却也未必没有豪杰,不知辅嗣和士衡可有机会结识北地奇人异士?”
“奇人异士倒称不上,确实是遇见了几个有意思的人。”
“哦,请言之。”
桓权缓缓讲述起了自己一行人在北地遇见的一位文士。
几人去拜访了当地的县令,这位县令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,颇有学识,见解不凡,和桓权他们一见如故,相谈甚欢。
连日赶路,几人终于能好好歇息一番了,几人趁此时机在城中逛了逛,了解着北地的风俗民情。
谢弼、钟雅和县令一同来寻桓权时,桓权正在教小女孩识字,小女孩名唤二丫,是家中年纪最小的,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抓走了,她从来没见过父亲。
“士衡,你这好为人师的毛病又犯了。”
谢弼开玩笑道。
桓权笑着让座,几人各自坐下后,桓权将孩子交给斌儿,让斌儿继续教二丫读书识字。
“以前就听闻士衡公子家中有古仁人之风,家中连婢女都会背诵《诗三百》,如今看来竟都是真的。”
钟雅笑着附和,在此之前他和桓权的交往其实并不多,只是在桓权随兄长参加宴会时,见过几面而已。
虽然如此,桓权的声名他却是听说过的,特别是驸马赵峻对于京都“双鸾”尤为称赞。
“不过是闲来无事罢了,不知几位兄长来找桓某所为何事。”
“怎么?无事便不能来找你了吗?好歹是过了命的交情,士衡公子这话,可就见外了。”
钟雅虽然是玩笑话,桓权却是认认真真赔礼。
几人闲话了一回,原来是县令听闻桓权和谢弼的擅长“谈玄”的声名,特意来向两人请教的。
县令名唤王猛,字孟景,原是北海郡人氏,是幼时随家人逃难至此地的,后来父亲早逝,他由母亲教养长大,因所处的陈留郡正好属于羯人所建立的赵国,他也就被征辟,做了这个县令。
这几年陈留郡还算太平,没什么大的动-乱,他也想为本地百姓做一些实事,虽然心底并不认同羯人的政权,但这个县令还是一直做着。
经过二十年的动-乱,北地的文化早已被摧毁,伴随世家南迁的,是文化中心的南移。
在北地,他很难找到可以与他一同谈论诗文老庄的人,如今好不容易遇见江左的名士,王猛自然很开心。
几人从孔孟老庄聊到三国归晋,从思想文化到时事政治,无话不谈,至深夜时,仍旧意犹未尽。
王猛已经很久没有这般尽兴了,他的那些襟怀,旁人未必能够理解,可眼前这几人,却是他可以袒露的知己。
往日他谈论起自己的志向,往往没有人能够理解,人们或是嘲笑他异想天开,或是根本没有兴趣去倾听,久而久之,他也没有了要表达自己的欲-望。
王猛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尽情表达自己的快意,当他说起自己入朝做官的不得已时,眼前的三人没有如同那些鄙薄之人嗤笑于他,反而能理解他。
“这些年,我也曾期望过,有朝一日王师北伐,收复中原,可惜等了一日又一日,时间久了,也就渐渐心灰意冷了。
这些年,别说是收复失地的王师,就是来自江南的商人都少见,朝廷大概已经忘了我们这些沦陷于失地的百姓了吧?”
王猛有些喝醉了,说起了这些事情时,满腹牢骚,他口中的朝廷不是羯人的赵国,而是偏安一隅的晋朝。
桓权几人听到这些,面面相觑,心下涌出一丝愧意。
谢弼猛地灌了一-大口酒,呛得自己直咳嗽,这一月的所见所闻,谢弼心中痛苦万分,他以为自诩为名士风-流,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海内沸腾,生民煎熬,他枉为士人。
“‘北望燕云无尽头,大江东去空悠悠。’想收复失地的仁人志士不少,只是……”
桓权长叹一声,当年未必没有北伐的时机,只是朝廷内部并不安稳,权臣掌权,谁又甘愿放弃眼前的安稳富饶,去再兴战火呢?
人总是贪于安逸的。
桓权心底隐隐升起了一丝希冀,或许她可以去尝试着走这条路,旁人不愿走的路,她走,这就是机遇。
但这也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念头罢了。
“孟景兄,何不南下呢?以兄之才,何愁不能一展抱负?”
钟雅见状就劝王猛能够辞官南下,他很欣赏王猛的志向和才气,也相信这样的王猛定能有一番作为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从流民开始修仙》《成为雍正妹妹之后》《独家报道》《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》【3Q中文网】《我以神明为食》《逢君》《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我吃西红柿》《穿越淞沪战场,崛起成为最强军阀》《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》
天才一秒记住【书彤网】地址:shutong.cc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